English

不扭亏 不回家

1999-05-17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朱庆 本报通讯员 周萍 我有话说

今年的全国人大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武进市市委书记宋诚宇建议记者抽空去武进看一看江苏新亚化工集团——一家成功地从艰难困境中崛起的大型国有化工企业。

初夏时节,记者来到了位于常州市西郊新闸镇的新亚集团。采访伊始,有一组数字最让记者注目:1996年,集团累计亏损额1792万元,沦为江苏省同行业的第二亏损大户;而1997年,集团一举实现利税880万元,其中利润139万元;1998年,集团再度实现利税2139万元,利润1058万元,成为全省同行业的第一赢利大户;1999年第一季度,集团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实现销售收入、利税和利润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1.22%、89.09%和5.26倍。

这组近乎天方夜谭的数字,在“数字游戏”盛行的今天着实让人不敢贸然相信。但是,走近新亚,亲身感受这里的人们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精神和企业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你一定会相信:这是一组组实实在在的数字,这数字凝聚着新亚人为了扭亏而付出的种种艰辛努力。工人们则说,新亚之所以有今天,主要归功于以李小平总经理为班长的好班子。

江苏新亚化工集团是一家有着2000名职工的国有大型二级企业,其前身是建于1965年的武进化肥厂,1994年组建成立新亚集团。计划经济年代,武化在国内同行业中被誉为“武老大”,也曾有过一段红红火火的历史,有过在全国一举夺得6项“单打冠军”的辉煌。曾几何时,数以百计的奖状、奖牌挂满了大会议室的四面墙壁,让人油然而生敬意。然而,在市场经济的大潮冲击下,随着化工行业结构性矛盾的日渐突出,加上企业思想观念、经营机制及管理手段的滞后,这家长期严格按计划经济运行的国有企业与许许多多国有企业一样每况愈下。1995—1996年,公司效益跌入了低谷,仅1996年1至5月,企业亏损就高达1322万元,公司的13种产品无一赢利。能源短缺,没有采购资金,生产经营难以为继;债台高筑,讨债人流不断,甚至引发合资方的过激行为。更为严重的是,企业的巨额亏损导致管理混乱、人心涣散、隐患不断,职工中等待观望、无所作为的情绪迅速蔓延。公司团委的一份调查表明,76.8%的青年员工对企业失去了信心。

新亚的严重亏损及混乱,引起了武进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时任武进市市长的宋诚宇多次亲临新亚现场办公,决定觅选良将出任新亚的“当家人”。1996年4月18日,年仅34岁的李小平被组织上从武进轻工助剂厂调任新亚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

受命于危难之时的李小平,带着年轻企业家的自信、执着以及隐隐的悲壮走马上任了。偌大的一摊子家业百废待举,新亚的希望在哪里?

“企业效益亏,新亚人的精神面貌不能亏。”上任伊始,李小平与新班子经过对企业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分析和论证,一致认为:“治厂先治心,树立全体职工战胜困难的信心是企业再创辉煌的根本所在。”

1996年5月11日,新班子上任后第一次职工大会在人们迷惘的目光中召开了。会上,李小平如实地向全厂职工亮出了全部家底:如今的新亚已是满目疮痍,奄奄一息。干部职工们震惊了,心痛了,流泪了。这就是曾经让新亚人引以为荣的“武老大”?面对企业生死存亡的关头,有着强烈的爱厂、爱岗精神的新亚人决不甘心企业在自己的手中垮掉。

“不扭亏,不回家!”中层干部会上,少帅李小平丝毫不掩饰自己扭亏为盈的急迫心情:“从现在起用两个月时间,我们一起工作,一起学习,一起抓生产,保证扭亏。不扭亏,不回家!”这个近乎不讲情理的动员在新亚得到了积极的响应。全公司110余名中层以上干部在李小平一班人的带领下向全厂职工立下了扭亏的誓言,并随即搬进了公司招待所。

时值江南酷暑季节,新亚人迎着袭人的热浪打响了扭亏攻坚战。白天,干部们各司其职,带领职工抓生产;晚上,他们如饥似渴结合实践学理论。从市场经济理论到成本核算知识和企业管理技能,学以致用,结合本部门找漏洞,寻差距,议措施。许多干部到深夜凌晨还到车间查看,到一些关键部位测定消耗和产品得率的数据。一些老同志不顾身体不适,每天坚持与大家一起研究学习到深夜。一位女处长5岁的女儿离开妈妈睡不着觉,每天晚上眼巴巴地等在办公室门口,困极了就趴在妈妈的腿上睡。

看到干部们铁心扭亏的壮举,职工们原本失望沉寂的心被激活了。“李总他们确确实实是一心一意为了企业的发展,作为新亚人,如果再不积极地干,实在说不过去。”干部们的忘我奉献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全体职工。大家纷纷主动为企业发展出谋献策。许多工人师傅把他们多年积累的操作经验传授给同伴,针对企业长期存在的顽疾提建议搞革新。李小平办公室的门缝里,经常有人塞进反映意见建议的纸条。

职工们从干部的身上看到了希望,干部们从职工那里得到了信心。通过紧张的“把脉问诊”,新亚的病因查明了,医治顽疾的一张张良方也随即开列出来了:消耗高、浪费大——把邯钢经验请回家,推出六轮目标成本责任制;产品销路不畅——在营销机制上动手术,迅速占领失去的市场;后劲不足——围绕合成氨这个“树干”开发延伸产品,形成企业新的增长点;管理混乱——以人为本,打破大锅饭,实行竞争上岗,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员工的积极性。

人心凝聚了,思路清晰了,扭亏措施落实起来自然也就顺利了。每一项改革措施都能够按部就班地推行并带来预期的效果。尤其是随着目标成本责任制的逐步推进,新亚的形势一天天地向好的方向发展。55天过去了,1996年9月,公司一举实现盈利!

事后,李小平这样评价这55天:“从报表看,新亚集团实现了扭亏增盈,企业原先都亏损的13种产品全部赢利,这是物质效益。但更重要的是精神效应。企业职工参与市场经济竞争的意识能力提高了,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了,这是55天强化训练后企业得到的最大赢利。‘不扭亏,不回家’,不仅仅体现了新亚人摆脱困境的奋斗历程,更反映了新亚人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新亚精神。”

三年过去了,从困境中走出的新亚集团如今已成为市场经济大潮中的蛟龙。“新亚走向市场经济虽然迟了一点,但第一步走得很踏实。”李小平告诉记者,如今,新亚集团推行的目标成本责任制已经进行到了第九轮。产品单位成本与1995年相比降低了40%以上,主要产品合成氨的产量增加了36.6%。1998年,企业在增支减利因素高达1864万元,因销售价下降减少收入1734万元的情况下,仍然实现利税2139万元,其中利润1058万元,产销率100.96%。13种产品中,3种在全国市场占有率第一,1种列第二。同年10月,公司顺利通过ISO9002质量认证。

“今天的新亚已经从扭亏走上了良性循环的轨道。但是,新亚的外部竞争环境依然不容乐观。”走在宽阔的厂区大道,李小平向记者描绘着他对新亚发展的构想:“为了保证企业的长远发展,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自加压力,奋发向上,一是立足‘肥’字稳住根本;二是培育‘化’字枝盛叶茂;三是拓展‘外’字锦上添花。用当年‘不扭亏,不回家’的精神状态推动企业向前发展。”

面对跨世纪的市场挑战,在“不扭亏,不回家”的新亚精神中站起来的新亚人,正在实践中赋予“不扭亏,不回家”的新亚精神以新的内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